当涂“石臼湖”螃蟹的历史渊源
当涂“石臼湖”螃蟹的历史渊源
施长斌
当涂县滨江抱湖,境内沟渠纵横,水网密布,属典型的江南渔米之乡,是全国水产大县、全国生态养蟹第一县。
石臼湖系“五湖四海”之古丹阳湖的核心遗存,现有面积200多平方公里,(分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、博望区、江苏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),是长江第三大通江湖泊。
当涂县湖阳镇地处古丹阳湖腹地的石臼湖畔,与横山余脉之“釜山”形成了对古丹阳湖与石臼湖的分割,中华三只蟹之首、被誉为“蟹中之王”的古丹阳湖“金脚红毛蟹”,就原产于釜山脚下的花津、湖阳这一带;现如今附近仍有石臼湖、固城湖、水阳江、姑溪河等通江湖泊、河流,出产高品质大闸蟹,而石臼湖水面最大,“石臼湖”螃蟹最为著名。石臼湖通过姑溪河等河道直达长江,连通着采石、天门山等江面,使这里的湖蟹、河蟹及江蟹生存环境优越,螃蟹资源丰富,品质上乘。
当涂美味
吃蟹,起源于大禹治水时期。当涂县地处古吴越之地,不仅县名与大禹妻子“涂山氏”紧密相关,更有大禹在丹阳湖、中江流域治水时留下的涂山、荆山、衡山(今横山)等历史地名。
品蟹,则以晋代“八达”之一的毕卓最为著名,他被后人称为蟹神。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的,毕卓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”的品蟹佳话,就发生在姑孰大地(今当涂)。毕卓留恋姑孰,最终安居于姑孰(今当涂)城南的龙山脚下。
宋代,人称“太白后身”的当涂诗人郭祥正,多次写诗赞美家乡的螃蟹,留下了“今岁未知霜蟹美,一飡还似到江南”、“灵仙观里黄柑熟,采石江头白蟹肥”的写蟹佳句。
明代当涂女诗人端淑卿《咏丹阳湖》诗里“秋水茫茫带白苹,渔舟蟹网集湖滨。长空入暮烟云起,只听歌声不见人”的诗句,则描写了石臼湖畔居民当年捕鱼、网蟹的生动场面。
以“石臼湖”为代表的当涂螃蟹自古有名,还辐射湖泊所连通的江、河、沟、塘、田。据当涂所在的清康熙《太平府志·卷十三·物产》记载:“蟹,一作螃蟹,杨雄方言名郭索。《广雅》:雄曰蜋螘,雌曰博带,骨眼蜩腹,脑鲎足,二鳌八跪,利钳尖爪;雄者脐尖,雌者脐团,其黄与日应月盈亏,霜前食物故有毒,霜后将蛰故肥美,有湖蟹、江蟹、田蟹之异。凡独螯、独目、四足、腹下有毛、腹中有骨、头背有黑点,皆不可食。孕妇尤忌”。清乾隆《当涂县志·物产》载:“白蟹,王安石云:‘牛渚下有白蟹,为江南奇品,淳祐中已无取之者’”。
时至清代,当涂的江蟹难觅,而产于石臼湖畔釜山脚下的“金脚红毛”蟹依然闻名全国。据清《安徽通志稿·物产考》载:“蟹,皖地处处有之,而当涂小花津釜山产者,视阳澄湖尤佳,金甲红毛,重可十二两。相传,昔日曾以之进贡,每只重一斤四两。有购以赠远处亲朋者,其法:用瓦花钵,而塞其漏水之孔,置蟹其中,每层铺以稻,装置平钵口而止,使之不得行动。兼可得食,虽历久而肥美如甫出水时也。”从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,石臼湖畔的螃蟹不仅比阳澄湖“尤佳”、曾为朝廷贡品,而且这里的人们还发明了先进的螃蟹保鲜运输方式。
直至民国时期,仍然有着石臼湖、丹阳湖畔的螃蟹品质上佳的史料记载。如,民国五年版《当涂县乡土志·物产》载:“蟹,秋冬间常产,出武山港者佳”。这里所说之“武山”就是石臼湖畔之“釜山”。(民国25年《当涂县志·山川》载:“釜山,俗多呼‘釜’如‘武’。”)民国25年《当涂县志·舆地志·物产》载:当涂“蟹,有湖蟹、江蟹、河蟹之异,花津、釜山近湖产者金脚红毛,尤肥美。采石江边旧产白蟹,旧志载:王安石云:‘牛渚下有白蟹,为江南奇品,而人不省。’云云。”
新中国成立后,虽然丹阳湖围垦殆尽,石臼湖面积缩小,但仍然保持了大量的水面。
据1989版《当涂县志》记载:1989年全县水域47·2万亩,其中石臼湖16万亩。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所1963年《石臼·丹阳湖渔业调查报告》记载,两湖共有鱼类资源60余种。除鱼类外,还有鳖、虾、蟹等多种水生动物。《当涂县志·农业·水产·水产资源》还特别在“名品简介”里记载:金脚红毛蟹“产于釜山。爪色金黄,足毛棕红,体大肉嫩,黄多油厚,蟹味鲜美,为国内外名肴佳品。旧志载:‘当涂境内水产螃蟹,有湖蟹、江蟹、河蟹之异,花津釜山近湖者,金脚红毛尤肥美。清,乾隆皇帝下江南,偶食其味,御封为蟹之王。世传旧时县官曾作贡品进献,每只达一斤四两有奇。’”
石臼湖螃蟹,经历了从传统天然捕捞(先秦——1973年)、进步到人工放养捕捞(1974——1986年)、再发展到现代科学精养收获的过程(1986——至今)。2002年,正式注册了“石臼湖”商标品牌。
1990年3月《中国食品报》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:“我国生产的七种河蟹在香港市场多年畅销不衰,都能卖出好的价钱,一级河蟹每公斤大都在150——200港元的价位,且供不应求。安徽当涂的金甲蟹,被列为七种良种河蟹之一,被中国水产界和广大消费者公认为与阳澄湖、白洋淀蟹并称为中华三只蟹”。
据1989版《当涂县志·农业·养殖》记载:蟹,“当涂人工养殖始于1973年,由省水产部门在上海市崇明县购得蟹苗12.5公斤(约200万只),投放在大公圩、一五圩部分沟渠。翌年,又购得蟹苗244公斤(约3904万只),投放于丹阳湖、石臼湖。1975年,全县大部分水域都有蟹群,当年河蟹产量一跃达到2万公斤较放养蟹苗前产量增加4倍。······1986年起,县水产部门不再向大水面投放蟹苗。养蟹改为谁养谁购苗、谁得益的办法。促成了人工养蟹由大水面放养到小水面精养的过渡,蟹产量大幅度增加。1989年,全县蟹产量达到25.7万公斤,比1986年增加2.2倍。
2012版《当涂县志·农业水利·水产业·水产养殖》也载:“县内河蟹养殖始于1973年人工放养,池塘养殖始于1982年。从1986年起,由初期的粗养转变为粗精养相结合,养殖范围也由池塘发展到围网、稻田养殖,且规模遍布境内养殖水域,因此河蟹产量迅猛增长,1986年,河蟹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117吨,······ 2010年达1.3万吨”。
2012版《当涂县志·农业水利·水产业·水产养殖》还载:“2001年11月,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‘当涂牌’(后注册为‘石臼湖’牌)河蟹为名牌产品”;2002年,当涂“石臼湖”河蟹被认证为安徽省无公害产品;2005年,安徽省河蟹生态养殖现场会在当涂召开;2006年,当涂“石臼湖”河蟹被认证为绿色产品;2007年11月,石臼湖螃蟹的核心养殖区——湖阳大白宕河蟹养殖示范区,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认为国家级“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”;当年,当涂县被农业部授予“(河蟹)健康养殖示范县”。
自2008年起,当涂县委、县政府连续多年举办了“中国安徽·当涂石臼湖螃蟹节”。2010年,“河蟹生态养殖‘当涂模式’推广”获全国“农牧渔业丰收奖”二等奖,“石臼湖”螃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当涂螃蟹爬上央视新闻联播
施长斌,字有礼,当涂人,籍贯肥东,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,生长于江东横山(古南岳)脚下、丹阳湖畔。热衷于地方民俗、历史文化研究,出版了个人专著《走出桃花源的江东诗人陶渊明》,编著出版了《李白游踪》(当涂卷)、《走进水乡大公圩》、《洞天福地——灵墟山》等多部书籍,被央视国际频道、气象频道称为民俗专家,央视农业频道称为文化学者。
延伸阅读: